绿族中国网           一切为了绿色明天  

   
再制造: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来源:人民政协报 | 作者:lvzu | 发布时间: 2015-07-23 | 5483 次浏览 | 分享到:
再制造生产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排放量降低70%以上,而性能和质量却能达到甚至超过原型新品


   事实上,经过多年探索培育和发展,上海在再制造技术和规模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初步形成专业化回收、拆解、清洗、再制造等完整再制造产业链,在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工程机械、打印耗材等领域具备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和一定的产业规模。

   “目前,中国探索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恢复尺寸、提升性能的表面工程技术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既循环又经济’的中国特色再制造模式,可将旧件再制造率提高到90%,使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质量性能标准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而且在耐磨、耐蚀、抗疲劳等性能方面达到原型新品水平,并最终确保再制造装备零部件的性能质量达到甚至超过原型新品,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徐滨士说。

   政策支持必不可少

   徐滨士介绍,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支持“再制造”,2015年4月,发改委制定了《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计划提出开展2015年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我国已经开展的相关再制造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机床再制造、办公设备再制造,除此之外,还有能源、化工、冶金、电力等领域的大型贵重设备及其部件的再制造。”今年,中国再制造产业产值预计可以达到500亿元左右。

   为推动各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徐滨士筹建了再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徐滨士也坦言,“再制造在中国的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国内再制造认识高度不够,再制造发展思路尚待清晰,缺乏创新和规范管理,部分关键技术需要攻关和推广,相关设备尚未实现产业生产。”

   “作为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之一,再制造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再制造涉及行业广、工艺规范和管理标准各有不同,目前,再制造尚欠缺完善并可执行的标准。”徐滨士表示。

   值得期待的是,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批复同意上海临港产业园建设“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上海再制造产业将逐步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发展绿色生态链。

   据报道,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突出再制造示范基地的公共平台建设,依托上海临港产业区等核心产业载体,在试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端医疗器械、飞机发动机、港口机械等高附加值项目,加快推动企业开展“以旧换再”工作和原料回收体系建设,逐步推动再制造发展的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绿色化。

   而在4月出台的《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中,明确指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保监会研究完善再制造产业相关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再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研究落实保险领域支持再制造产品推广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再制造行业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