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族中国网           一切为了绿色明天  

   
《2018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来源:绿族中国网 | 作者:lvzu | 发布时间: 2019-04-22 | 3887 次浏览 | 分享到:





    418日,《2018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举办的第十五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上正式发布,这是指数项目组发布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系列研究报告的最新成果,CBCSD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组组长王基铭代表指数项目组做报告介绍,并向参与和支持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表示感谢。


一、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介绍

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是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自2016年起,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发起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项目,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对比国内外相关企业指标体系及应用成果,深入开展指数对标分析,构立了立体、全面、科学、具有引领性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竞争力、环境、社会3个维度、8个方面、68个三级指标及191项基础数据重新审视和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考核标准和支撑工具,帮助企业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全面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为基础,三年来,项目组持续开展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理论研究,不断优化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工作,相继发布《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阶段报告》等研究成果,并列入国资委重点支持的社会组织指数研究资金项目、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支持;于201891日在中国企业500强高峰论坛期间发布第一份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百佳榜单和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数据平台,获得中国500强等优秀企业、权威媒体、行业协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馈。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数据平台作为第一个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数据平台,集成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技术、解决方案与企业实践,为企业打造了信息丰富、极具实用价值的资料库。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数据平台是实现中国式管理研究的基础数据平台,是中国企业以国际通用语言与国际领先企业的交流沟通平台,是中国企业相互学习、融合提炼、共同发展的学习创新平台,是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权威发布平台,是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提供支撑的政策服务平台。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及数据平台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的结合,必将全面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2018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CBCSD会长王基铭具体介绍了《2018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的研究成果:

1. 指数概况

2018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基于上一年度的研究工作,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类别、涉及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领先企业,经过审慎筛选、核定,最终确定了1073家领先企业为指数测算对象,涵盖消费品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业、建筑房地产业、信息技术业、消费者服务业、金融保险业、钢铁有色业、汽车行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建材行业等主要行业;地域分布广泛,华东、华北、华南地区的企业占比尤高;大多为各行业的领军企业,资产在百亿元以上的占比达到68.5%,万亿级以上企业达5.5%,有59家;已上市企业占比达78.0%,涵盖中央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民企、外企、合资企业等多种类型;96.2%的企业连续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企业年报等,高度重视信息披露。

2. 整体评价结果

指标体系满分为100分。1073家测算企业的得分分布为:75-100分的企业有117家(定义为良好等级),60-75分的企业有464家(定义为合格等级),得分在60分以下的企业有492家(定义为需要改进等级);测算企业平均得分为61.1分,企业可持续发展整体表现一般。

测算企业在三个维度的得分率分别为竞争力”74.9%环境”62.6%社会”76.6%;八项二级指标的得分率呈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员工最高、为 96.4%资源最低、为 43.5%;从行业表现来看,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较好的行业为汽车、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业。

3. 维度表现

(1) 从竞争力维度来看:

竞争力包含的3个二级指标中,员工得分率最高,达到96.4%治理得分率次之,达到72.6%产品得分率较低,为62.1%;从14项三级指标看,新产品创效、绿色采购、创新成果、市场占有率、研发投入等5项的得分率较低,均在50%以下。

可以明显看到,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金融与资金、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化进程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较弱,需要不断提升深层次改革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苦练内功,兼顾短期与长期利益,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从风险类指标看,超过